关于初中生优秀记叙文
关于初中生优秀记叙文1
那些日子就像一个瓶子的瓶颈,窄的让人不知道能不能进去,挣扎或是压抑着对自由的渴望,最后才有放肆的空间,而留下的空壳,不是最后的成果,而是努力时的过程,初中生活就是这个过程。
那一年让我明白学习永远是自己的事,再也不必听老师与家长的督促与唠叨,因为初中的紧迫让我明白什么叫压力。
那一年我停止了浪漫,不再欣赏天边的落日,不再欣赏碧落红霞,这点微不足道的时间十分奢侈,或是让我推给了单词,也可能让我挤进了古诗,总之,不再留给自己放松了。
那一年闹钟很不争气,明明多给了它几个小时让它慢慢休息,它却偏偏和你作对,玩命似的奔跑,跑到月亮也暗淡了,眼皮也垂下了,便于工作匆匆接着我入睡,似乎也就几秒便又拉你起来,就像个魔术师,让你闭上眼,晃动几下手指,天就变亮了。
那一年也体会了很多平时忽略的温暖,听课困了,旁边同学拿冰镇过的矿泉水冰你一下体会到的是暖;眼皮粘了,怎么也挣不开,老师一句轻叱或是同学轻轻一推也带着不少暖意;走进校门,老保安叹息一声,孩子们也真是累得不轻,这还是暖。
那一年不知怎么就突然学会了坚强,没人喊苦喊累,都心知肚明这也是人生中磨炼,看着晨昏更替,念叨着今天的任务,我们就这样急匆匆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匆匆。考试真是个好东西,压力真是个好东西,他有催化功能,他有打磨效应。曾经还懵懂的少年,转眼间就已经长大。
那一年开始懂得了伤感,经常会慨叹岁月荏苒年华易老,物事人非世态炎凉。喜欢看桃花,不忍看桃花落,经常会在落雨的午后数落春风的萧瑟。我知道,那是我一点点长大。心变得越来越软,情变得越来越浓?多愁善感是好事吗?家长怀疑?多愁善感是坏事吗?我怀疑。
那一年开始懂得独立,学会了怀疑。学会了问: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学会了问:天堂里可有数学之美?学会了问:日月安属?列星安陈?迎着别人不习惯的目光,我昂首走在不合时宜的路上。
那一年学会了珍惜,懂得有一些情感只有单纯的少年才能拥有,我记住了包子爱吃的零食,记下了林子爱玩的游戏,记下了鞑子也要买的p5,记住了洒满落花和欢笑的小路,记住了踏进考场前的彼此的珍重,记住了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时,我们在大家上大声吼过的约定――十五年后,我们挈妇将雏,再来这里相聚。
时间像个漏气的气球,终会只剩下空瘪的皮囊,而沉甸甸的记忆与永恒的砺炼才见证了永远的初三。
关于初中生优秀记叙文2
那月里的榕城,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。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,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,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……好不热闹!
小时候不知“年”的概念,只知道年糕一出笼,年就到了。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,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上几笼年糕,寓意来年步步高升,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,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。
腊月里,黎明总是姗姗来迟,我与外婆来到街上磨米浆时,天还未亮透。但这丝毫不削减镇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――络络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.小镇挤得水泄不通。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,似乎要分出高低来。
回到家,外婆用重物将装有米浆的布袋牢牢压紧,等到第二天水挤干了,外婆把已成块的糯米团取出,放入大盆,加入花生油、红糖、花生、红枣等配料。经过反复的揉捏,让红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团里,直到糯米团变得更有韧性时,尚可将其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。
这时候,外婆终于能揩揩汗,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。这时候,外婆总是多年如一日地为我讲述她与年糕的故事。当她还是小女孩时,她就帮助母亲制作年糕。在那个没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里,能吃到一块年糕,便是外婆极大地快乐。“那时候姐妹多,都是抢着吃哩!”说着,露出了会心的微笑。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吧,每当外婆说到自己制作年糕,总是喜上眉梢,印满褶子的脸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。当我说起最爱吃她蒸的年糕,更是乐得合不拢嘴。
寻着淡淡的香气,外婆走进厨房,揭开锅盖,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红枣,并递了几颗给我:“红红火火,多吉祥啊!”外婆嘟哝着,满心欢喜。没多久,年糕起锅了,外婆切下一块,盛进我碗里,我夹起它,咬下一口,软软的,夹带着一丝清甜,一股浓浓的爱。粘糯可口的年糕唤醒了我每一个味蕾,往昔的记忆又一拥而上。红糖香、糯米香、枣香、还有淳朴的叶香,一齐荡漾在唇齿间,顿时带来味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。花甲之年的外婆为了满足儿孙的喜好,为了将这份味道传承下去,即使再辛苦、再忙碌,也会雷打不动地蒸上几笼年糕。而她,却因自己患有糖尿病,已多年没有品尝到年糕的香甜,只能将其永远化成回忆了......
有人说,一种味道,便可唤醒一种记忆。如今,我总算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,为何我对这年糕有着深深的眷念?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,隐藏着外婆对习俗的传承,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?